TPDM 大改版 香港路牌大革新

多圖!長文!解構「運輸署天書」路牌新設計!

--

行內稱之爲「運輸署天書」嘅 Transport Planning & Design Manual(簡稱 TPDM)迎來大改版,大幅修訂路牌設計指引。呢篇文會介紹返 TPDM 有咩更新,講解路牌設計基礎理論,同時會講講有啲咩設計問題。

目錄
1. 前言
2. 路牌設計基礎理論
3. 修訂撮要
4. 主要問題
5. 結語
6. 註釋
7. 參考資料

1. 前言

TPDM Volume 3 初版,右下角嘅運輸署標誌爲舊版。

本社不時出 post 評論一個路牌設計的好與壞,經常都會提及到 TPDM,究竟咩係 TPDM 呢?行內稱之爲「天書」嘅 TPDM 由運輸署制訂,全名係《運輸策劃及設計手冊》(Transport Planning & Design Manual),其中喺 Volume 3 亦有指明路牌設計嘅規則。

1984 年,即速度限制改用十進制同年,運輸署推出首版 TPDM。其中喺路牌設計度,大部份都係照辦煮碗照抄英國,再適當地本土化,例如喺英文下面加入中文。

而香港路牌設計不時爲人詬病,例如亂用字體、排版唔淸晰,又或者係過多資訊。有陣時係因爲畫則嘅人無睇清楚 TPDM 嘅規定,跟上家僅有嘅指示亂畫一通;又或者將問題歸咎「上手都係咁做」,以為跟風實無死。

咁講係咪即係話跟足 TPDM 包無事?Sorry,唔係。因爲本身 TPDM 都有一啲設計問題,喺英中混排嘅可讀性、辨識度問題尤其嚴重,跟足指引亦會出現視覺唔平衡嘅情況。

雖然 TPDM 每隔一段時間都係修訂一次,但針對路牌部份長期係小修小補,有唔少內容仲係停留喺九十年代;廿年前引入嘅海底隧道標誌、出口編號、區內目的地,喺 TPDM 都未有提及。

新 TPDM 將舊時嘅手畫單色插圖,改由新畫嘅彩色版本取代;汽車渡輪路牌亦正式被廢止。

鑑於 TPDM 同時代嚴重脫節,運輸署喺 2022 年 11 月大幅修訂 Volume 3,除咗引入上述被遺留嘅新路牌,仲修訂咗唔少內容,例如排版、用字、顏色等等,大部份九十年代嘅手畫單色插圖都一併用電腦重新畫過彩色版本。不過有新嘢嘅同時,一啲舊嘅事物都因此被廢止,例如汽車渡輪路牌、目的地距離牌等等。

舊 TPDM 大部份路牌手畫插圖嘅中文字體都係配上監獄體字款,新版全部轉返曬用全眞粗黑體。

2. 路牌設計基礎理論

2.1 Stroke width 與 x-height

講起路牌設計,首先要同大家重溫一下兩個路牌設計常用單位——stroke width 及 x-height。

Stroke width (s/w) 以英文 I 字闊度爲單位。英文字框嘅高度爲 8 s/w,而 x-height 就係 4 s/w。

Stroke width,簡稱 s/w、sw,顧名思義係筆劃嘅闊度。香港跟英國都係採用 Transport Medium 作爲路牌專用字體,而其大楷 I 嘅闊度就等於 1 s/w。

x-height,中文又稱 x 字高,是字體設計中常用到嘅槪念。即係基綫(Baseline)同主綫(Mean line)之間嘅距離,簡單而言就係細楷 x 的高度,因此被稱爲 x-height;而 Transport Medium 嘅 x-height 就等於 4 s/w。

2.2 英文排版原則

按照英國標準設計,爲咗要遷就 descender 而要將英文字框下面 spacing 減 1 s/w,否則啲文字會反而望落升高咗。

根據英國 Traffic Signs Regulations and General Directions(簡稱 TSRGD)指引,文字框並非垂直置中。文字框嘅上面 spacing 係2.5 s/w,而下面 spacing 就係 1.5 s/w。你或者會問,點解上下唔一樣?咁樣咪唔置中囉?

首先需要解釋兩個辭彙 — — 升部(ascender)、降部(descender);高過 x-height 嘅筆劃部份稱之爲 ascender,相反低過 x-height 嘅筆劃部份就稱爲 descender,例如 g、j、p、y 等細楷字母都係有 descender 部份。

因爲字框包括 ascender 同 descender;如果字框上下 spacing 數値一樣嘅話,文字望起嚟就好似升高咗。因此將字框下面嘅 spacing 減去,就可以視覺對齊。

3. 修訂撮要

3.1 調整中文外框高度

第一組地名嘅中文(香港仔)同第二組嘅英文(Pok Fu Lam)太貼。

香港路牌慣例係「上英下中」,但咁多年嚟都有雙語混排嘅問題。以上圖爲例,路牌分別有「Aberdeen 香港仔」同「Pok Fu Lam 薄扶林」兩組地名。你會發現「香港仔」距離「Aberdeen」好遠,反而更加貼近「Pok Fu Lam」;望落去以爲「香港仔」英文係「Pok Fu Lam」。雖然一般駕駛者祇會閱讀單一語文,但係從設計角度嚟講就唔太美觀。

導致呢個尶尬情況,係因爲舊有 TPDM 嘅中文字框照抄英文字框;將中文無嘅 ascender 同 descender 概念照 apply 落中文字框度,所以導致同一組嘅英文同中文嘅距離太遠。

喺新修訂版之中,將中文字框嘅「ascender」由 2 s/w 減到 0.4 s/w,令到同一組嘅英文中文貼返啲。

舊標準(左)嘅中文「ascender」爲 2 s/w,新修訂(右)就減到 0.4 s/w。
舊標準(左)嘅「香港仔」同「Aberdeen」距離太遠,反而同下一組地名更加近。新修訂(右)收窄距離,稍爲改善英中排版問題。

3.2 修訂 Transport 字體

新標準加入頓號、百分比、金錢符號等,同時廢除英制呎吋。

舊 TPDM 沿用英國《禾貝斯報告》¹附件嘅 Transport 字體;而新修訂版重製咗 Transport 字體,廢除咗呎吋符號、分數(fractions),另外仲加入咗頓號(你無睇錯,的確係中文嘅頓號……)。

新 TPDM Transport 同原著有些少出入。以括弧爲例,原版 Transport 喺 baseline 之上,但 TPDM 版本較爲圓潤,而且佔用埋 descender 位置;個括弧望落好似跌咗落去咁。而 Transport Heavy 望落比起英國原版少少粗。

英國原版 Transport Heavy 與 TPDM Transport Heavy 比較。

3.3 放棄「&」與「及」

3.5.4.13 For gantry signs, different English destinations may be positioned horizontally on one row and separated by a comma. The previous practice of using “&” should be discontinued. Similarly, the Chinese character “及” is replaced by the separator symbol “、”.

香港自六十年代引入禾貝斯標準以來,一行有多過一個地名嘅話,習慣用「陳述句」方式去表達;例如「北角,銅鑼灣及九龍」(North Point, Causeway Bay & Kowloon)。

喺最早期,中文「及」好似英文咁,前後都有空格隔開。不過大約八十年代左右,新牌嘅「及」前後無再加空格;兩個地名望落去就好似一個地名咁。另外,亦曾經有人批評路牌上嘅中文陳述句係直譯自英文;例如中文應該要用頓號,同埋亦唔應該用「及」去表達。

舊標準(上)採用逗號同「及」,新修訂(下)中文改用頓號、英文一律統一用 comma。

西隧出口有個「尖沙咀及九龍站商住區」嘅預告標誌,中文望落尙算正常。但英文就出事了,寫成「Tsim Sha Tsui & Kowloon Station Commercial & Residential Area」,望落就會變成「Tsim Sha Tsui」、「Kowloon Station Commercial」同埋「Residential Area」三個地名。

所以喺新修訂版之中,中文以後祇會用頓號去分隔地名,而英文就用逗號;舊有嘅「及(&)」分隔方式就將會步入歷史。

駕駛者可能會產生誤會,以爲係「Tsim Sha Tsui」、「Kowloon Station Commercial」同埋「Residential Area」三個地名,實際祇係兩個地名。

3.4 放棄分數距離

香港路牌慣用使用分數表達距離,例如 ½ km 即係半公里。喺新修訂下,將會改成 500m。

喺公路上,如果距離出口少過 1 公里(1984 年之前爲 1 哩),預告路牌都會使用分數表達距離。例如 500 米會寫成「½ km」,其實呢個做法其實係沿用英國標準,縱使香港道路 1984 年改用公制後,仍然保留「分數距離」嘅做法。但喺新 TPDM 標準下,少過一公里就改用米去表達,例如 ½ km 會改成 500m。

3.5.4.4 Although as mentioned above letter tiles are butted together to form words, for letters and associated numerals, as for example, “1 km” there should be a space of 1 s/w between the numeral and the letter... However, for the notation “500m” or similar, there contains no separation between the individual elements.

按照香港路牌過往做法,距離嘅單位同數字之間都會加上空格。以 1 km 爲例,「1」同「km」中間需要加上 1 s/w 空格。但有趣嘅係,今次 TPDM 修訂版就指明,若果距離標示係米,就無需加上空格。例如 500 米就寫成「500m」,而非「500 m」。

呢個做法或者係考慮到,新嘅「500m」嘅長度長過舊時嘅「½ km」,刪去空格或者係考慮到節省空間;不過 TPDM 就未有解釋過呢個原因爲何。

距離用公里嘅話,km 同數字需要加上 1 s/w 空格。但並不適用於米,例如 500m 並無空格

咁如果係 1 公里半(1½ km),係咪就係改成 1.5 km?呢方面 TPDM 未有說明。不過參照東區走廊就可以發現,近期新裝嘅牌係寫上 1500m,而非 1.5 km,呢個或者係避免駕駛者睇錯做 15 km。

呢塊位於東區走廊嘅預告路牌,未有依慣例寫 1½ km,而係用咗新制嘅 1500m。

除咗 ½ km 之外,仲有 ¼ km、¾ km 等嘅組合;分別代表 250 米同 750 米。不過城門隧道西行就有一塊預告路牌係寫「⅔ km」,第一下見到可能都要諗諗 2 除 3 等於幾多。「⅔ km」呢個做法相信係參照英國路牌嘅「⅔ m」,不過人哋嘅 ⅔ 哩換算返啱啱好係 1 公里;遞時轉十進制就可以就咁改成 1 km(轉到嘅話……)。而香港嘅 ⅔ 公里除返開係 666.6666667 米,未來係咪改成 666m、700m、660m、定係 600m 就請拭目以待。

城門隧道荃灣出口,葵涌出口嘅預告標誌顯示距離爲 ⅔ km。(Ka Ming 攝)

另外仲有一個都市傳說,就係話 ½ km 並唔可信,因爲塊牌唔一定放喺 500 米位置。有啲放喺 800 米、有啲放喺 600 米,同實際 500 米都有少少距離;純粹係提示作用,而非標示實際距離。曾經仲有一個誇張嘅例子,屯門公路重建前嘅小欖出口,½ km 塊牌居然同 300 米倒數標誌並排咁滯;可以一秒都唔使,就飛過咗 200 米咁話……

2009 年嘅屯門公路,½ km 塊牌居然喺正 300 米倒數標誌隔籬。(圖片取自 Google 街景)

3.5 區內目的地定義

同樣係東涌健康中心,點解一時白底、一時藍底;到底有咩分別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快速公路採用綠色路牌,非快速公路就係用藍色路牌,但你有無留意過白色路牌係有咩用?

早年香港嘅「區內目的地」路牌爲「白底藍框」,直至 2003 年開始改用「白底黑框」設計。不過咁多年以嚟,無論係香港定英國,如何分辨「區內目的地」都係一大難題。

就咩時候要用白色路牌、咩時候唔用得,界綫曾經非常模糊,上面兩塊唔同顏色嘅「東涌健康中心」路牌,就足以顯示舊版 TPDM 喺區內目的地指示牌方面嘅解說有幾少。

新 TPDM 入面就有對區內目的地命名,以及喺設置方面嘅標準。喺新標準入面,藍底嘅「東涌健康中心」就需要俾白底黑字嘅版本取代喇。

遇到唔確定需唔需要寫區內目的地嘅情況?新 TPDM 就建議搵有關方面嘅總工程師發辦做最後決定。

3.7.3.1 Also, the appropriateness of destination names is likely to change with time as a result of new development. At any one time therefore, the respective Transport Department’s Chief Traffic Engineer/Region or Chief Engineer/Traffic Survey and Support is in the best position to advise on the appropriateness of destination names, taking account, if necessary, of the views of the District Office and other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3.6 白底藍框路牌(舊款區內目的地)

仍然維持舊式白底藍框設計嘅停車塲路牌

原先英國有兩款白色路牌,分別係藍框、黑框;前者係代表區內目的地,後者係未有編號嘅道路(unclassified road)。但由於無法有效分辨何謂區內目的地,英國喺 1994 年全面廢除白底藍框設計,統一使用白底黑框。

雖然香港喺 2003 年跟隨英國做法,引入白底黑框款式取代藍框嚟定義區內目的地。不過仍然有唔少漏網之魚,例如指向停車塲、公廁、私家路嘅路牌仲係白底藍框。

舊標準(左)爲白底藍框,新修訂(右)改用白底黑框,同英國 1994 年標準睇齊。

而「永久改道路牌」本身都係白底藍框設計,喺新修訂版本入面就改用黑框。仲有一款有標示距離嘅「上藍下白」設計,就改成「白底黑框+藍色方塊」,同英國 1994 年標準睇齊。

永久改道路牌係提示駕駛者前面路口無法直接抵達目的地,需要依照路牌指示改行代替路綫。因爲一般會寫街道名,所以向來都係採用白色路牌。

3.7 修訂僑福規則

圖中路牌採用僑福規則,透過不同顏色嘅方塊去分辨道路級別。

唔知大家有無見過一塊路牌配搭多種顏色方塊?其實呢個做法名爲「僑福規則」(Guildford Rules)。快速公路喺 1994 年開始改用綠色路牌,同時亦引入僑福規則。一般要喺公路出入口附近先用到,藍牌再加綠色方塊意指「馬上進入快速公路」。以上圖爲例,藍色路牌代表你身處一條主要道路,綠色方塊係指該目的地經由快速公路,白色方塊就係區內地方。

舊有標準嘅僑福規則方塊設計並唔統一,綠色方塊爲圓角,白色方塊爲直角。

不過舊 TPDM 祇有綠色方塊嘅設計指引,而未曾提及過白色方塊應該要點樣畫;導致出現「綠色方塊配圓角,白色方塊就起角」嘅尶尬局面。根據英國標準,僑福規則嘅方塊須爲圓角,其內框半徑係 1 s/w。但舊 TPDM 指明綠色方塊嘅內框半徑爲 2.5 s/w;個角仲要彎過路牌外框嘅 1.5 s/w。

今次 TPDM 新修訂版就跟返英國標準,無論係綠色定白色方塊,內框半徑均統一曬做 1 s/w。另外仲引入咗英國嘅 cut-out 設計,可以剪走方塊嘅右下角去 fit 返地圖路牌嘅設計。

舊標準(左)嘅綠色方塊外框半徑係 2.5 s/w,白色方塊爲 90° 直角。新修訂(右)列明,不論係綠色定白色,方塊嘅外框半徑統一做 1 s/w。
上面係一般設計,下面係新引入嘅 cut-out 設計。視乎情況可以剪走方塊嘅右下角,可以從而縮細塊牌嘅 size。

3.8 更新飛機標誌指引

2020 年 10 月,本社報導全港首個 180° 掉轉嘅飛機標誌路牌。

2020 年 10 月,本社出咗篇文《首塊「墜機標誌」路牌登塲》,介紹全港首個 180° 掉轉嘅飛機標誌路牌,並引起唔少迴響。事緣呢塊位於屯赤隧道入口前嘅轉頁式路牌⁴,可以因應交通情況而更改資訊。當屯赤隧道封閉時,路牌右下角會顯示改道路綫,去大嶼山就要掉頭行屯門公路。

有留意開路牌會知道,飛機標誌一向都會 rotate 到箭咀/路綫嘅方向;例如轉左,飛機標誌就會 rotate 90° 到左邊。然而英國 TSRGD 有講明,飛機標誌可以 rotate 去到同箭咀同一個方向,但絕對唔可以指向水平綫以下。但本身 TPDM 正正係抄漏呢句,繼而令出現第一個「墜機標誌」。

當局喺文章出街四小時後立即用黑色膠袋遮住飛機標誌,更喺幾個月內將全港 rotate 低過水平綫嘅飛機標誌改正。而喺今次 TPDM 修訂版入面,都正式明確說明飛機標誌嘅 pointing directions,任何情況都唔可以 rotate 低過水平綫。

3.5.7.22 The symbol should normally be shown such that it points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associated arm or directional arrow... However, the symbol must never point below the horizontal.

Diagram 3.5.7.17 指明飛機標誌不得旋轉低過水平綫。

3.9 加入出口編號、海底隧道標誌指引

出口編號及海底隧道標誌面世逾廿年,終於獲 TPDM 收錄在內。

喺《【將藍路牌逐個捉】山寨路牌錯漏百出》一文中,提及到將藍隧道一塊龍門架路牌出現嚴重設計問題。其中提及到海底隧道標誌望落似山寨嘢,出現一啲莫名奇妙嘅尖角。但呢樣嘢又唔怪得 contractor,因爲海底隧道標誌面世逾廿年,TPDM 卻一直無講過海底隧道標誌要點樣畫。

另外,香港響 2003 年引入出口編號制度,爲主要幹綫嘅出口編定號碼。不過同樣係 19 幾年嚟,TPDM 亦無講過畫法係點。導致全港嘅出口編號路牌都唔統一;尺寸時大時細,字體可以係 Arial、Helvetica、Transport Heavy,有時方角、有時圓角等等。

雖然社長對出口編號設計有啲意見,不過 TPDM 有加返呢兩個設計說明都係一件好事。針對出口編號嘅設計問題,下面 4.7 會再講講。

呢個出口方塊英文就用大細楷混合 Exit,有別於標準要求嘅全大楷;而「出」字亦都唔啱標準。不過 TPDM 都係啱啱先加返出口編號指引,所以…… 算啦。
位於黃埔嘅私家路牌,海底隧道標誌如同山寨貨。(GJFTA 攝)

3.10 全新 Lane Drop 路牌

Lane Drop 即係咩?我搵咗好多文獻都搵唔到正確譯名。《道路使用者守則》英文版都有用到 lane-drop 一詞,但係中文版未有翻譯呢個名詞,而係用句子去解釋「有一條行車綫通往出口」。感覺有啲語癌,應該寫做「祇能通往出口的行車綫」先係。

聽落仲唔係好明?睇圖你就明。

典型嘅 lane drop。最左邊嗰條綫就係 lane drop,俗啲講就係被大路 drop 走。

上圖大路共有五條行車綫,而最左邊嗰條通往九龍坑及香園圍就係 lane drop。喺呢個情況下,駕駛者必須要立即選定行車綫;如果係用一般嘅 map type 路牌就無辦法表達邊啲行車綫係 lane drop,因此慣常做法係用龍門架路牌去表達。

皇珠路東行近海皇路交滙處係 lane drop 出口,最左綫係離開公路;不過現有嘅 map type 路牌表達唔到實際狀況。(個「開始減速」又阻住曬……)

不過今次 TPDM 修訂版就推出一款專爲 lane drop 而設嘅 map type 路牌。新設計將 main road 同 lane drop 完全分開,Main road 無論有幾多條行車綫都祇係一條粗 6 s/w 嘅直綫,而 lane drop 就因應實際數量而定;如果左邊兩條綫都通往出口,就會有 1 條直綫、2 條曲綫。

新標準下嘅 lane drop map type 路牌。Main road 祇得一條綫,而 lane drop 綫嘅數量可以多過一條。

個人認爲,呢個新設計老實講係唔錯。不過有少少違反 map type 嘅設計原則;map type 嘅一條粗綫係代表成條路,而非個別行車綫。不過其實呢個設計同舊版螺旋形迴旋處路牌 concept 差唔多,都算係一個幾易明白嘅設計;但喺一條繁忙大路嚟講,功效可能略遜於龍門架路牌。

其實當局早喺廿年前,曾考慮爲 lane drop 設計新款 map type 路牌。2003 年 6 月 23 日,喺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改善方向指示標誌》文件之中,附件 F 提及嘅「圖形指示標誌」相信係其雛形。但當時點解無被採納,直至廿年後先至重新推出就無從得知了。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改善方向指示標誌》附件 F 嘅「圖形指示標誌」相信就係 lane drop map type 路牌嘅雛形。

3.11 公路出口預告路牌

左邊爲舊設計,右上係新設計,而右下爲新修訂容許嘅替代方案設計。

除咗 lane drop 路牌之外,今次亦修訂咗一般出口嘅預告路牌,詳細說明唔同情況下嘅畫法。原先左下角嘅快速公路標誌會由出口編號取代,如有必要設置快速公路標誌同幹綫號碼,就可以放喺右上角對正主路。同時替代方案允許靈活放置文字框,喺英文長過中文嘅情況下,文字框可以貼近出口支路度。

舊 TPDM 未有提及過連續兩個出口(double side arm exit)嘅路牌應該要點樣設計,畫則嘅人祇能參照英國做法,甚至係自由發揮。今次修訂亦有詳細說明畫法,每個出口嘅文字相距至少 12 s/w。

自由發揮嘅路牌,字體不符合標準、文字方塊間距不正確、僑福方塊變曬方角,祇能怪舊版 TPDM 講得唔詳細。
今次 TPDM 加入返 double side arm exit 畫法嘅指引。

3.12 迴旋處

上面爲傳統式,下面爲螺旋形迴旋處。今次 TPDM 新增咗 U-Turn、支路嘅標準畫法。

舊有 TPDM 淨係簡單介紹四臂、多臂式嘅迴旋處畫法。但遇上有支路(Auxiliary lane)、或者要 U-Turn 嘅迴旋處,對畫牌嘅人可能係一大難題。傳統式嘅還好,姑且可以抄考一下英國 TSRGD 嘅畫法。但係螺旋形就麻煩,一來係香港原創無得參考英國,二來係綫條太過「優美」,畫嘅工序比起傳統式更多。

螺旋形四臂迴旋處,舊標準(左)與新修訂(右),

另外,新版螺旋形亦稍爲修正綫條嘅旋轉角度。舊標準嘅 9、12 點方向出口係對正 90° 角,祇有 3 點鐘先偏移多 5°;新修訂就所有出口一律偏移 5°,望落好似越嚟越歪咁。呢個做法可能係出自視覺調整,不過 TPDM 未有解釋原因。而如果螺旋形迴旋處有支路嘅話,9 點鐘出口都會向上升起 5°,感覺唔太平衡。

老實講,喺一般駕駛者角度而言,傳統式同螺旋形嘅設計望落差唔多,難以霎時間分淸兩者分別。再者,新版螺旋形路牌都無指明行車綫嘅行法,要靠駕駛者望住地下畫綫執生,呢個實在唔係一個好做法。

新增嘅支路、U-Turn 螺旋形迴旋處畫法
迴旋處排版修訂:舊指引(左)、新修訂指引(右)

以往 TPDM 一直係以「英文長過中文」思維排版,所以將目的地同直路之間嘅 spacing 劃一爲 13 s/w。一般地名嘅英文長過中文,因此無太大問題。但例如 Tuen Mun Town Centre 分咗兩行,中文「屯門市中心」就會長過英文;如果按照舊指引,個 spacing 就會太大。

而新指引嘅 spacing 係根據道路走綫而定,左右係 4 s/w、上下係 1.5 s/w、迴旋處就係 2 s/w;從而減少多餘空間,令文字可以貼近走綫。

3.13 Stack Type 箭咀新排法

Stack Type Sign 中文係「長型標誌」²;即係將唔同方向嘅標誌一層層咁疊埋一齊。例如十字路口常見嘅 stack type 就分三層,分別係直行、轉左、轉右。

對比起舊版 TPDM 未有提及靠左(↖)同靠右(↗)嘅順序,今次一併說明咗塊牌嘅「疊合順序」(Placement order)。另外今次亦就直行嘅箭咀擺位輕微改動,會因應情況而變。

喺新規定下,直行箭咀一般仲會放喺文字嘅左邊,但如果下面有一層轉左嘅箭咀,直行箭咀就要放喺文字嘅右邊。當然,直行箭咀靠右嘅安排多少都會影響路牌整體嘅平衡。喺呢個情況下,美感同功能嘅取捨,實在係見仁見智;而路牌內容靠右,從道路使用者嘅角度嚟睇,又會唔會令人誤會需要右轉先去到目的地呢?似乎喺第一批應用新 TPDM 嘅 stack type 路牌出街之後再睇都唔遲。

左邊爲舊標準,右邊爲新修訂。
新修訂下,直行箭咀一般照樣放喺左邊。不過如果有轉左資訊嘅話,直行箭咀就要改放右邊。

3.14 Map Type 直行改置中

左邊爲舊有標準,直行地名置左。右邊係新修訂標準,直行地名置中。

原先舊指引要求所有文字都應該置左,除咗龍門架上嘅路牌先可以置中。不過新指引下,十字路口、迴旋處嘅 map type 路牌,如果係直行嘅目的地就要改成置中。

如果係直行嘅目的地就要改成置中。當然咁樣或者會係一個防止需要向前行嘅駕駛者錯誤左轉嘅解決辦法,但咁樣似乎又會違背 TPDM 同 Traffic Signs Manual 入面,置中主要代表多行地方名嘅規則,因此我哋覺得修訂標準嘅用意唔錯,但同時亦可能會令(我哋呢啲咁麻煩嘅)道路使用者有另一啲誤會。

新修訂嘅「直行置中」淨係適用於四臂路口,如果係圖中嘅 T 字路口,直行就繼續維持置左。

3.15 修正標誌 spacing

左爲舊標準,右爲新修訂。新標準下,隧道標誌與幹綫路盾必須留返 2 s/w spacing。
左爲舊標準,右爲新修訂。新標準下,快速公路標誌與幹綫路盾必須留返 2 s/w spacing。

舊時 TPDM 全部都係手畫插圖,間唔時都會有手民之誤。例如舊指引某啲 diagram 要求快速公路/隧道標誌要同幹綫路盾背靠背咁貼埋一齊,呢個就違反咗本身 symbol 之間要有 2 s/w 間距嘅要求。喺新修訂版本之中,呢啲問題都解決咗。

舊 TPDM 因爲係全手畫,有時都會出現一啲手民之誤。而元朗呢塊路牌嘅快速公路標誌同幹綫路盾貼埋一齊,就係跟咗舊 TPDM 呢幅「畫錯」嘅 diagram。

3.16 路綫確認標誌

「普通版」路綫確認標誌,左邊附設快速公路標誌。喺 TPDM 新修訂版之中,路綫確認標誌嘅快速公路標誌被刪去。

路綫確認標誌(Route Confirmatory Sign,簡稱 RCS)主要設置喺主要幹綫沿路,可以畀駕駛者淸楚知道身在邊一條幹綫。一般可以分爲「普通版」同「豪華版」³,前者祇得幹綫號碼路盾,而後者會列出埋同主要目的地嘅距離。

附有主要目的地距離嘅「豪華版」路綫確認標誌,喺 TPDM 新修訂版之中已被 DQ。

「豪華版」一般都比較罕見,主要集中喺靑朗公路、靑沙公路,而且五隻手指都數得曬。主要因爲香港嘅主要幹綫唔長、每個交滙處嘅距離亦都唔會遠得去邊,考慮到呢塊「豪華版」路牌本身未有被大量使用,因此喺 TPDM 新修訂版之中被正式 DQ。

另外喺新指引下,路綫確認標誌唔會再有快速公路標誌。要分辨所屬路段係咪快速公路,就單靠背景顏色而定。同時新 TPDM 加返廿年前已經出現嘅「主要幹綫終止」嘅繪圖標準,不過目前都係比較罕見。

TPDM 路綫確認標誌演變史
舊 TPDM 標準下,路綫確認標誌分爲普通版(左)同豪華版(右)就有齊啲目的地同距離。

3.17 新式簡稱

TPDM 新修訂版加入簡稱列表

九十年代開始,路牌上凡係提及方位嘅英文地名都改用縮寫,例如「Kowloon East」改成「Kowloon (E)」。舊有 TPDM 祇係提及過方位先有得用縮寫,至於 Road 簡化做 Rd 就屬於不成文習慣。

今次 TPDM 就列出咗 18 個英文縮寫。除咗 Road、Street 可以簡化做 Rd、St 之外,仲有 Estate、Garden、Building 可以簡化做 Est、Gdn、Bldg。

另外 Hong Kong、Kowloon、New Territories 可以寫做 HK、Kln、NT。不過都有限制特定情況,如果塊牌指向香港,就唔可以就咁簡寫做 HK;祇限用喺一啲區內地方嘅長地名,例如 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先可以用 HK 簡稱。

順帶一提,東九龍走廊喺 2022 年 6 月換咗批新牌;其中一塊路牌將 Kowloon City 簡稱 Kln City,唔知有無違反 TPDM 指引呢?

東九龍走廊東行近啓德隧道一塊路牌,將 Kowloon City 簡稱爲 Kln City。

4. 主要問題

4.1 頓號用明體款式

原先全眞粗黑體嘅「黑體頓號」
將藍公路採用嘅新款「明體頓號」(Bryan Marshall 攝)

今次 TPDM 列明改用頓號嚟中文地名分隔,棄用逗號同「及」。符合中文文法係一件好事,不過字體選擇就實在令人費解。新標準下,頓號係明體(宋體)風格,呈水滴形狀,同無襯綫嘅全眞粗黑體格格不入,而且難以睇得淸楚。其實本身全眞粗黑體有頓號,筆畫統一,以往一啲路牌都有用過。本社認爲應該重用原版頓號,避免風格不一致。

最搞笑嘅位係,TPDM 將中文頓號列入英文 Transport 嘅字母表度,呢個做法眞係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4.2 中文無分粗幼

上面爲 Transport Medium,下面爲 Transport Heavy。右邊爲模擬強光照射照射時嘅效果,鮮色部份溢出變相加粗英文字母。

路牌英文字體 Transport 喺設計時特登設計咗兩個字重(粗幼),分別係 Medium 同 Heavy。較幼嘅 Medium 用喺深色底白色字;較粗嘅 Heavy 用於淺色底黑色字。

設計出兩個粗幼,係爲咗應付光暈(Halation)問題。因爲路牌採用反光物料,喺強光下鮮色部份會溢出,變相加粗字母。相反,淺色路牌用黑色字 Heavy 係爲咗避免路牌底色蓋過字母,而影響可讀性。

雖然 TPDM 有要求英文需要跟返粗幼標準;藍/綠牌用 Medium、白/黃牌用 Heavy。但係中文卻一律統一使用「全眞粗黑體」,未有考慮到實際是否可讀。折衷方法係將 Medium 襯中黑、Heavy 襯粗黑體。不過長遠嚟講,都係要重新設計一套適合路牌使用嘅字體。

模擬夜晚用強光照射路牌時,「美利道」被白色蓋過文字,閱讀效果未如英文理想。

4.3 新款中文字框及英中混排問題

新修訂嘅中文字框,上面 spacing 由 2 s/w 減至 0.4 s/w。

今次 TPDM 透過修改中文字框去改善雙語排版問題,算係可接受但不完美。舊有中文字框高 13 s/w,新修訂就改成 11.4 s/w;呢個實在唔太明白,本身 TPDM 主要係用 0.5 s/w 爲單位。無論英文定圖案都係整數或者 0.5,例如 spacing 係 2.5 s/w,英文字框係高 8 s/w;但偏偏中文字框要寧舍不同嘅 11.4 s/w,點解唔 round up 做 11.5 s/w 呢?⁵

左邊爲 TPDM 現行標準,右邊係建議改動。包括建議將中文字框嘅左邊 spacing(桃紅色方塊)刪去,另外每組地名加多 1.5 s/w spacing,改善空間太逼嘅問題。

雖然依家改善咗「第一組中文」同「第二組英文」太近嘅問題,但係新版排版略顯擠逼。建議每組地名之間加上 1.5 s/w spacing 去改善空間太逼嘅問題。

另外,你可能會覺得點解中文好似凹咗入去右邊咁,但係當中文字串置中嘅時候就無呢個現象。咁係因爲 TPDM 指定中文字框左右兩邊留 1 s/w spacing,所以實際上當中英文需要置左嘅時候,中文真係會右過英文啲啲。要解決呢個問題,建議可以喺置左或者置右嘅情況下,將第一隻中文字左邊嘅虛位移走,咁樣視覺上英文同中文都會一致返啲。

4.4 「置左再置中」增煩添亂

英國路牌分行採用「置左再置中」做法,例如 West Kowloon 短過 Cultural District。Cultural District 置左,而 West Kowloon 就對準 Cultural District 嘅中間。

雖然香港路牌照抄英國標準並無咩問題,但係有啲排版設定嚟到香港反而會水土不服。根據英國標準,所有文字都要置左排列,但如果地名太長就需要「置左再置中」咁分行。長啲嗰行置左,短啲嗰行就對齊較長嗰行嘅正中間;就代表兩行係描述同一目的地。

英國路牌「置左再置中」係爲咗避免資訊產生歧義。但係香港大部份路牌都係用「英中英中」排法;因爲兩組英文之間已經有中文隔開,基本上唔會有嘅歧義可言。而且「置左再置中」有違一般人嘅閱讀習慣,駕駛者需要花額外時間搵文字起首位置。而且置中位置係取決於個別英文字嘅長度,唔係統一置中位置;加入中文後令到排版問題更爲嚴重。

所以本社建議凡係「英中英中」排法嘅路牌,無需要遵循英國嘅「置左再置中」方式,一律置左排版就可以。

置左再置中排法(左)、一律置左排法(右),虛綫係文字嘅起首位置。起首位置不一會容易混淆,增加駕駛者嘅反應時間。而且路牌本身有中文隔開英文,故無必要「置左再置中」,一律置左仲易睇啲。

4.5 圖案/方塊未有解決沉降問題

英國 TSRGD 指明圖案必須係垂直置中,但香港 TPDM 就要求 lower border 減 1 s/w。

上面 2.2 提及到,因爲英文字母有 descender,如果字框上下 spacing 數値一樣,文字望落就好似升高咗咁。所以英式路牌嘅文字框需要下沉 1 s/w 去做視覺調整;下面 spacing 祇有 1.5 s/w,有別於上、左、右都有 2.5 s/w spacing。

而英國標準指明祇有文字框先需要下沉,而箭咀、圖案、僑福規則方塊就必須垂直置中,即係上下 spacing 要一樣。但係 TPDM 編者似乎唔理解英式路牌嘅設計 concept,將「沉降規則」套用埋去其他圖案、僑福規則方塊、出口編號方塊等等;下面 spacing 一律得 1.5 s/w,望起上嚟就沉咗落去。

雖然標誌下沉喺功能上或者唔會造成好大問題,但喺美學上有欠工整。所以在此建議一律統一返圖案同方塊嘅上下 spacing 爲 minimum 2.5 s/w。

左圖爲 TPDM 標準畫法,綠色方塊明顯向下沉降。右圖係依照英國標準 spacing,上下 spacing 統一爲 2.5 s/w。

4.6 圖案一時置中、一時置頂、一時置底

現行 TPDM(左)要求圖案標誌 lower spacing 僅留 1.5 s/w,望落好似沉咗落去咁。建議(右)圖案應該垂直置中,上下 minimum spacing 統一爲 2.5 s/w

雖然 TPDM 要求圖案向下沉降,不過我哋發現有唔少 drawings 都唔統一。以醫院急症室標誌爲例,純圖案就要向下沉降,有文字嘅話就要垂直置中。而隧道標誌嘅話,喺龍門架路牌就要置頂,長型路牌就要垂直置中。

圖案擺放位置並唔統一。以急症室標誌爲例,有文字時就會垂直置中;無嘅話就置底,望落去就好似沉降咗咁。
以隧道標誌爲例,架空路牌要求置頂,但長型路牌要求垂直置中,顯得指引並不統一。

同樣係圖案居然有三個唔同 align 方向,實在係有欠統一,而 TPDM 並無提到圖案點解一時置中、一時置頂、一時置底。當然,我哋有諗過新 TPDM 係咪有考慮到龍門架路牌喺近距離睇嘅時候,路牌底部俾龍門架鐵樑遮住嘅情況,但係既然呢種情況可以透過喺路牌下面加灰色空位嚟解決,我哋覺得總會有比而家更好嘅折衷方法去處理呢方面嘅問題。承上節,我哋建議圖案同方塊一律垂直置中,上下 minimum spacing 統一做 2.5 s/w。

4.7 出口編號直角外框

建議將出口編號方塊改成圓角(外框半徑 1 s/w),同其他方塊設計睇齊。另外亦可以加多 0.5 s/w spacing,望落就唔會太過擠逼。

今次 TPDM 將僑福規則方塊一律統一做圓角,不過出口編號就仲係維持方角,觀感上有欠統一。而根據英國標準,無論係僑福定係出口編號,全部都係圓角設計。

本社認爲出口標誌嘅設計有改善空間。第一,由於黑色方塊淨係用於出口編號,所以「EXIT 出」字樣可以刪去以節省空間。第二,方塊應該改成圓角設計(外框半徑 1 s/w),同其他僑福規則方塊設計一致。第三,目前出口編號同外框略爲擠逼,建議上下左右 spacing 都可以加多 0.5 s/w。

英國嘅出口方塊採用圓角設計,同僑福規則嘅方塊設計一致。(Ka Ming 攝)
位於大埔公路沙田段嘅龍門架路牌,出口編號罕有地採用圓角設計。
btw,TPDM 要求嘅「出」標誌時粗時幼,最底嗰筆仲要一高一底,唔要好過要……(強迫症人士請洗眼)

4.8 Map Type 設計問題

按照英國 TSRGD 標準,map type 嘅基本設計規則有兩個:

  • 直向綫/主路(代表你在此)必須置底,spacing 爲 1.5 s/w
  • 橫向綫(90°)嘅長度係最長地名嘅 ⅔
TPDM Diagram 3.6.7.3 嘅臨時 map type 路牌指引反而有依足英國標準;橫向綫條長度係最長地名嘅 ⅔、直向綫必須置底。但迴旋處、十字路口等 map type 路牌就未有列明同樣要求,設計標準有欠統一。

Chapter 3.6 — Temporary Directional Signs 嘅 diagram 都有提及上述兩個要求。不過喺 Chapter 3.5 — Design Requirements 裏面,迴旋處、十字路口淨係寫上 minimum length,但未有提及「直向綫拉到最底」、「橫向綫 ⅔ 長度」。以致香港有唔少 map type 路牌出現凌空飛起、短臂橫綫嘅情況。

數一數二設計奇差嘅路牌,目前已被更換。右邊條綫長過左邊條綫,容易引起駕駛者誤會佢喺右邊條路。(圖片取自 Google 街景,攝於 2019 年)

上面呢塊位於荃灣嘅問題路牌雖然早於 2019 年尾已被修正,但絕對可以寫入敎科書度做錯誤示範。明明左邊先係主路,但右邊嘅「掉頭綫」仲長過主路,駕駛者隨時 get 錯位置,更有可能導致逆綫行駛。

所以英式路牌要求直向嘅主路要貼到最底,等駕駛者知道佢身在位置,更容易掌握路牌資訊。香港 TPDM 部份 map type 路牌未有要求直向綫拉到最底,一來唔 consistent,二來亦會引起駕駛者混亂。

因此,本社建議 TPDM 應修訂 map type 標準,要求直向綫拉到最底、橫向綫亦應該要拉返長啲,跟返英國嘅 ⅔ 規則。

上圖係現行慣例,綫條太短。下圖係正確做法,橫綫長度係地名嘅三分之二,直綫拉到最底。

4.9 其他小問題

摩擦力夠強嘅讀者,應該都有發現圖入面嘅 map type 路牌有啲古怪。喺英國相關標準入面,箭嘴同三角形警告標誌之間嘅藍色部分應該順住三角形嘅輪廓嚟行,而唔係新版 TPDM 所指定嘅拱形。究竟係打錯半徑、當咗圓形指令標誌咁處理,定係制定標準嘅人唔理解標準背後嘅用意,就真係不得而知。

Diagram 3.5.5.9 (ii) 要求多臂迴旋處直向綫最長爲 30 s/w,似乎屬於手民之誤。

而 map type 多臂迴旋處路牌入面直向主路嘅長度,就被制定為最長 30 s/w.。或者只係將 min 寫錯成 max,但差之毫釐,謬之千里,錯兩粒字足以造成駕駛者嘅誤會。

如果將「30 MAX.」改返做「30 MIN.」,咁樣條直向綫就可以拉返最底。

5. 結語

我諗喺呢度可以宣布《香港道路探索》本書完成歷史任務,尤其是成功爭取《道路使用者守則》同埋 TPDM 修訂。因爲 TPDM 嘅路牌指引,近呢廿年都無乜點大執過,以致咁多年嚟啲路牌設計都雜亂無章。過往就算跟足指引,都會有唔少設計問題。所以本社樂見運輸署大幅修訂 TPDM,除咗係加返曬啲指引;好多地方仲睇到負責嘅工程師有用心考慮同編寫。

上面第四部份提及過嘅設計問題,例如某啲位有欠統一,出現自相矛盾情況。雖然外人可能覺得好雞毛蒜皮,不過統一標準有助爲畫牌嘅人提供一個更淸晰嘅指引。制訂指引者亦應該深入硏究路牌設計理論,就例如「沉降規則」本身係爲文字框而設嘅特例,就唔應該套用落圖案度。但同時亦要避免照抄英國,例如「置左再置中」做法套用落香港反而會造成混亂。希望署方可以繼續改善、統一路牌嘅設計標準。

本社喺今年 1 月搞咗個小型硏討會,搵嚟部份業界朋友、友好組織一齊探討 TPDM Volume 3 嘅新修訂內容。呢篇文亦係硏討會嘅結論,本身諗住可以喺 3 月寫好;但由於更新內容實在好多,罕有地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去整理好呢篇文,希望大家睇完都會有所得着。但有好多更新都無法盡錄,唯有係節錄一啲重點出嚟畀大家睇。

有別於英國將成本 TSRGD、Traffic Signs Manual 公開放上網免費畀大家參閱,要取得 TPDM 嘅渠道係相對繁複。你需要自行 email 運輸署道路安全及標準研究部(rssd@td.gov.hk),今年年頭買要港幣 $115,畀咗錢就會寄個 TPDM CD-ROM 畀你(無錯,的確係 CD-ROM……)

網上版 TPDM 正式上線(12/5/2024 更新)

運輸署喺 2024 年 5 月 10 日已經將成份 TPDM 放上網,大家唔使再去買 CD-ROM,直接上運輸署網站就可以免費睇!

TPDM 網上版:http://bit.ly/TD-TPDM

課咗金就可以收到 TPDM 嘅 CD-ROM!(圖中爲 TPDM 2022 年 11 月版)

6. 註釋

  1. 禾貝斯報告(Worboys Report),正名爲 Report of the Traffic Signs Committee。由英國政府成立嘅「交通標誌委員會」於 1963 年發表嘅報告,取名自委員會主席禾貝斯爵士(Sir Walter John Worboys)。
  2. 2000 年運輸局發表嘅〈改善交通標誌和道路標記的措施〉入面,stack type sign 被譯爲「長形標誌」。而 1994 年運輸署出版嘅〈私家路守則〉入面,就譯作「疊合式長方型標誌」。
  3. 「豪華版路綫確認標誌」爲俗稱,正名係「Confirmatory sign showing route shield and distances to major destinations」。
  4. 「轉頁式路牌」爲俗稱,運輸署官方名稱爲「三面柱體可變信息顯示屛」或「三面柱體可變訊息標誌」。
  5. TPDM 係用 x-height 計算字框大細,不過本身 TPDM 所有嘅圖案、格式都係可以用每格 0.5 s/w 計算。新字框嘅上面 spacing 係 0.4 s/w,相對嚟講屬於「爛數」。

7. 參考資料

  1. Environment, Transport and Works Bureau (2003). Improvement of Directional Signing. Hong Kong, LegCo. <https://www.legco.gov.hk/yr02-03/english/panels/tp/papers/tp0627cb1-2049-1e.pdf>.
  2. Department for Transport (2018). Traffic Signs Manual, Chapter 7: The Design of Traffic Signs. London, TSO.
  3. Ministry of Transport (1963). Report of the Traffic Signs Committee. London, HMSO.
  4. Roads.org.uk (2019). Local signs for local people. <https://www.roads.org.uk/blog/local-signs-local-people>.
  5. Transport Bureau (2000). Measures to Improve Traffic Signs and Road Markings. Hong Kong, LegCo. <https://www.legco.gov.hk/yr00-01/english/panels/tp/papers/a205e01.pdf>.
  6. Transport Department (1984, 1987, 1994, 2002, 2019, 2022). Transport Planning & Design Manual, Volume 3 — Traffic Signs and Road Markings.
  7. Transport Department (1994). Code of Practice for Private Roads. <https://www.td.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1125/cop_private_road_(1994)_eng.pdf>.
  8. Transport Department (2020). Road Users’ Code, p.83.
  9. 運輸局(2000 年)。〈改善交通標誌和道路標記的措施〉。取自 https://www.legco.gov.hk/yr00-01/chinese/panels/tp/papers/a205c01.pdf
  10. 運輸署(1994 年)。〈私家路守則〉。取自 https://www.td.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1125/cop_private_road_(1994)_chi.pdf
  11. 運輸署(2020年)。〈道路使用者守則〉,第 83 頁。
  12.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2003 年)。〈改善方向指示標誌〉。取自 https://www.legco.gov.hk/yr02-03/chinese/panels/tp/papers/tp0627cb1-2049-1c.pdf

撰文:Gary Yau、Benson Wong
繪圖:Gary Yau、Thomas Ng、Benson Wong
攝影:Gary Yau、GJFTA、Bryan Marshall、Ka Ming
編輯:Pak Hin Law、Schoen Cho

--

--

本社秉持「道路事,話你知」精神,爲大衆提供道路資訊及知識。致力於硏究香港道路設計及其改善計劃。